|
之前网上流传一段视频,孩子被热油浇了送到医院,年轻的妈妈被强悍的婆婆当众斥责和推搡,媳妇一直在试图靠近孩子,婆婆一直在推开。媳妇边申诉边抹眼泪,重心不稳还被婆婆多次推倒在地。年轻的爸爸在一旁抱着孩子无动于衷,未加劝解也没阻拦——估计也是气极又不能亲自动手。
我没开声音,想来必是极尽谩骂和否决。看评论是说婆婆大骂:“儿子、孙子都是我的,只是借用一下你肚皮。回你老家去,连个孩子都带不好!”这句话引来网友排山倒海的怒骂。我当然也骂,骂婆婆的出口伤人,骂老公的冷眼旁观。从这个妈妈的举止反应来看,宝宝受伤肯定也是很焦心、很难过也很懊悔的。但做奶奶的生气,做妈妈的又何尝不痛心?婆婆的这一句“借肚皮”,坐实了她的罪大恶极、抹杀了她曾经的牺牲和付出,更何诓什么平等与尊重?!
过激的反应背后一定是过激的冲突。我虽然不想以恶意揣度他人,但愿他们只是因为气急而口不择言回家后能够达成和解(显然这是痴人说梦)。但的确是有婆婆会跟媳妇抢孩子的。
1
柔柔个性乖巧温顺,有个可爱的小女儿。小两口生孩子时计划得很美好:爷爷奶奶喜欢孩子,老公要出国工作半年,柔柔自己报读了进修课程并且定下了塑身计划,两家挨得很近,就让宝贝跟着爷爷奶奶住,小两口白天忙事业、晚上回家与老人小孩欢聚,家庭事业、老人孩子全不耽误。岂不乐融融!
柔柔说,自己是个不喜欢纷争的人,一直以来对婆婆的某些做法就算看不惯也尽量不去计较,睁只眼闭只眼能过就过能让就让了。反正孩子是自己的,也每天都叫着妈妈。她说,本来我心态放得很平的,但是前段时间把孩子接回来同住后,她开始有些不平衡了。
两岁以前孩子跟着奶奶生活,两岁以后柔柔把孩子接回家自己带。但她发现孩子每次回了奶奶家就不愿意跟妈妈走,如果在奶奶家住了几天再去接,孩子就会很抗拒,甚至生气地让妈妈赶紧走。当她想跟孩子亲近的时候,孩子会一把推开她:“我要奶奶!”她做的饭菜再美味可口,孩子都会说“没有奶奶的好!”
而婆婆呢,每次看到孩子这样的举动都会特别高兴,一把搂住孩子又亲又夸还给糖吃,顺嘴就说“宝贝就不要再跟妈妈一起住了”。柔柔给孩子吃东西,婆婆说“宝贝不爱吃这个”;带孩子看英文原版动画片,婆婆说“宝贝还小,就看熊大熊二”;哄孩子睡觉,婆婆说“你不知道她喜欢怎么躺着”;带孩子去看儿童剧,婆婆说“宝贝喜欢游乐园”;要孩子喝水,婆婆说“要给她水里兑些加多宝”;想让孩子睡儿童床,婆婆说“宝贝一个人睡不着,怕冷”;晚上睡觉想要关灯,婆婆说“太黑了,宝贝害怕”……总之,宝贝的一切都与柔柔的设想和提议无关。
柔柔很气结,自己的孩子自己做不了主,一方面后悔自己疏于付出,一方面又讨厌婆婆嘴脸。老公第二次外派出国时,柔柔找了个理由带着孩子跟了过去。她说:“我再也不想回去跟她抢孩子了。”
说实话,柔柔和婆婆都缺乏界限感,都不懂得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事、什么是别人的事,还有什么是其它人甚至老天爷的事。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时,就会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,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,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也让别人跨入自己的界限。固然柔柔交权在先,婆婆也该适时而退。
2
我有一个朋友,前段时间离婚了,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前妻总是质疑婆婆的喂养。婆婆给孩子添加辅食,先加了蛋白而不是蛋黄,前妻说“你是想害死他吗?蛋白会让他过敏的!”婆婆托人去买了野生鳝鱼来炖汤给孩子喝,前妻一把泼掉“这什么恶心的东西?汤里还一条长长的白东西,是寄生虫吗?”婆婆拿棒棒糖给孩子舔了两口,前妻夺过棒棒糖就开骂:“这么小的孩子吃糖,牙齿坏了你赔吗?”家里来客人想要抱抱孩子,前妻斜着眼睛问:“你洗手了吗?”……婆婆的每一次好心好意,收获到的都是媳妇满满的恶意。
过分的疼爱与过分的拒绝,都是矫情。好心过了头不一定见好就会收。
婆婆只好退出媳妇的领地,尊重媳妇的界限意识,远远地欣赏着儿媳妇用科学的方式精心喂养着孙子:进口奶粉配精装无添加米粉、可口可乐加薯条、旺仔牛奶泡一泡奥利奥,动手之前都得用国外买来的手口湿巾先擦小嘴再擦小手……
本来都是为了好好养孩子,却牵扯上了善恶的纷争,最后遭殃的,还不是无辜的孩子。婆媳之前也不是完全没有你侬我侬的可能,只是看双方能不能珍视对方的付出,共同培养出新的情感。情感就像蜘蛛丝,生来就是软绵绵、风吹欲断的样子,若用爱和信任去浇灌,它会慢慢结成网坚韧得可以抵挡侵犯。若暗含猜疑满带恶意的去试探,也就是一条无所依落最终飘散的残线。误会是最伤感情的暗箭。
3
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:“宝贝,你最喜欢谁呀?”机灵鬼儿跟爸爸说:“我最喜欢爸爸!”跟妈妈说:“我最喜欢妈妈!”两个都在的时候就说“爸爸妈妈我都喜欢!”高阶版是“给你最爱的人们做个排名呢?”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别人肯定,尤其是在看过了那么多现实的是非沉浮,面对孩子们不谙人事的纯净心灵,也会激发起自己纯真美好的那一处柔软。我们温柔以待,也希望孩子涌泉相应。但是狡猾的小东西学会了耍心机:“谁给我买变形金刚谁就排第一!”
其实无论孩子当下跟谁亲,他们都不会真的忘记和抗拒自己的父母。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个角度来想:多一个人爱孩子,孩子多一分福分,他们的情感体验更丰富,人生更饱满。
“宝贝,你最喜欢谁?”
从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到现在,楚楚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:
“我最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姑父舅舅舅妈哥哥和姐姐!”
有增加,但一个都没少过。怎么威逼利诱都没用,认定了就只能增不能减。她还不止一次发自肺腑地感慨:“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我呀?!”一副标准玛丽苏代言人的梦幻样。
但其实我也经历过“妈咪抢夺战”。楚楚奶奶在产科见到楚楚的第二句话是:“宝宝回家跟奶奶睡啊~”(第一句是“宝宝在哪里呀?”)。几乎每个晚上都是上半夜跟我睡,下半夜被奶奶抱去隔壁睡。我也失衡过,抗议过,在她被带离开我将近半年后,不肯接我的电话,一直说“我不到妈妈家里去”。我去接她,第一句话是“妈妈,我不跟你走。”表情、语气很认真、很严肃。她甚至提议爷爷奶奶带着她一起到别人家躲起来,让妈妈找不到她。
我不生气,因为她这样的反应,是我应得的,是我自己为了工作、为了学业、为了交际在她那里疏于付出的。同时,我很感谢爷爷奶奶在她身上的付出,让她知道什么是感情,什么是付出,什么是依恋。她有一个学习爱的学校,学会了这些,她以后的人生会因为这些懂得而变得有温度。
感受爱,学会爱,是福分也是能力。我是很羡慕她的。
4
那是不是一定要做圣母,玛丽苏地去接纳所有的争抢和纷争呢?当然不是。柔软的行为是为了让我们更坚韧,走得更长远,并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。我们坚定的内心需要被包裹,可以忍让却不必卑微。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。
如果涉及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,做父母的当仁不让地是要寸土必争的。比如这些老人的做法:表姐的孩子小时候高烧惊厥,略好的时候带回老家探亲,结果老人带去找乡村郎中放血挑筋;闺蜜的女儿小时候不爱吃饭只喝奶粉,她婆婆说是得了“奶气病”要给她去找村里的神医抓药,包治包好;孩子该上幼儿园了,极力阻止去环境好师资好的幼儿园,嫌学费太高浪费钱;孩子上学需要转户口,坚决不准户口迁移说是“我家子孙上我家户口”……
有的时候愚昧思想还特别有逻辑,特别有人气,媳妇儿们孤军奋战得像一条狗。但是,菇凉们,强盗土匪再彪悍再不可一世,也终究是邪不胜正的。像这种严重违背了生长发育和成长教育原则底线的问题,即便是闹得一拍两散人财两空,我也会支持你们揭竿而起。
养育孩子就是与天斗、与地都、与人斗、与自己斗,其乐无穷,你要认真点。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