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,
告诉我们什么是匠人精神......
从17岁开始进京城学习理发,
到90岁后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为老主顾上门服务,
这个被誉为“老北京手艺人的活化石”的老人,
把剃头当成了一生的事业,坚持了80余年。
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手艺人,
请他理过发的顾客名单上,
常上门的就有400多人,
其中有梅兰芳、傅作义、马占山、尚小云,
有什刹海胡同的街坊,
也有慕名而来的老外,
93岁那年,他本色主演的电影《剃头匠》还获得金孔雀奖。
靖奎,一个为“剃头”这项传统技艺坚守一生的百岁老人,他曾说:“现在会剃头刮脸的人少了,挣钱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把这项手艺坚持下去。”
1914年2月3日,靖奎出生于北京顺义区李桥镇,那时家里的光景还不赖,送靖奎进了私塾,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。
15岁的时候,他在理发店当学徒,剃头加按摩这两样本事,让靖奎攒够了本钱,自己做起了老板。
20岁,靖奎开始“出师”,自己经营理发店。
从拿起剃刀的那一年起,他就不曾想过放下,从剃头、刮脸到掏耳朵、按摩,靖奎都干得游刃有余,得心应手。
此后,他在地安门和清华园开了两个理发店,当时上至教授、官员,下至百姓、学生,什么主顾都有,有时候店里能有二十多人。靖奎,也成了京城一带的名人。
然而,50年代后期,两个理发店因公私合营上交。当时一家只能进一个人当工人,他把这个名额给了老伴,自己则开始了走街穿巷的理发生涯。但是他的心态很平和,名气也并没有因此而减小。
90多岁时,靖老爷子还坚持骑着三轮车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主顾剃头。一位邻居说,在什刹海吆喝一声“靖老爷子”,无人不知。
后海附近一家经营了上百年的老字号“爆肚张”店主张子安称,“靖老爷子给我父亲剃了一辈子头,每次上门剃头就收1块或2块钱,靖老爷子人很热情,而且服务周到,街坊邻居都很尊敬他。”
后来,交往多年的老主顾们一个个去世或搬走了,靖奎出门的机会少了,加上体力变差,2007年之后,靖奎不再上门剃头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,也有很多人慕名前去体验“剃头”这项传统技艺。
老爷子操起“家伙事儿”给主顾剃头的时候,除了推头,刮脸、剪鼻毛、掏耳朵,还有一项拿手绝活儿——“放睡”,放睡是不收费的,它是一套从头到腰的推拿、按摩术,做得好,令人如梦神仙。
老人一辈子面对五行八作的各色顾客,也学会了圆熟的人生哲学和平和的生活态度。
不管有多少顾客排队等候,他都慢悠悠地专注在自己的行当中,一点也不肯马虎。
“技术娴熟、待人客气”是顾客对他的评价,在靖奎生前住过的9平米小屋内,桌上还有他看过的几份报纸。除了看报看书,靖奎最常做的事还有“记账”。
有时他在日历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他的“上门剃头日期”、“电话号码”等内容。
他从不会轻易错过和顾客预约的时间,有时主顾都忘了,他也会准时上门。
传统的剃头,没有先进的工具,完全是靠师傅的手艺,但却可以随时随地给顾客剃头。从用热毛巾敷脸到磨刀到打胰子再到推剪,“刀起发落”的瞬间,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的神奇,也看到了顾客发自内心的满足。
时光一晃80年,老爷子到了白头还不肯“挂刀”,直到记录本上的老顾客一个个相继去世,自已的手脚开始不利索了,他才在儿女的劝说下把手中的“家伙事儿”放下。
2014年10月20日,北京百岁“剃头匠”靖奎因得肺炎去世,享年101岁。
传统手工艺人的坚持,风流过,辉煌过,但从不做伤天害理的事——这是老人对自己一辈子的评价。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|